杨再平:金融企业走出去既要各自为政也要强调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外部环境与势头愈发向好,在国际舞台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资企业与当地企业、中资企业之间的策略也十分重要。IMI学术委员、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近日在上海银行主办的“一带一路”跨境合作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给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提了三点建议,包括要谋定而后动、谋划收益和风险,并且既要各自为政也要加强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其中,合作范围可以包括融资项目、跨境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反金融诈骗和犯罪等方面,仅有一家机构做不了贸易金融。此外,在杨再平看来,中资企业在“走出去”时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进行平衡,从金融的概念来讲,即追求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最大化。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金董事长、光平局长,各位金融界的领导、同仁,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受到邀请参加今天非常有意义的论坛。刚才有一个记者说“你就是原来在中银协的呀?”没错,去年成立亚洲金融秘书协会,我在这里做秘书长,这也是一个新的协会。正因为今天的论坛跟我们协会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我来参加我觉得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上海银行在这方面我们了解也做的非常好,而且有很宏大的计划。我就围绕今天的题目谈谈我的想法。
我们知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到现在还不到5年的时间,因为2013年9月份、10月份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印尼习近平主席提出,但这5年确实得到的响应可以说广泛而积极。我们知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一共有29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有若干个国家来参与,会议规模达几千人,可以说响应非常热烈、广泛。到现在为止,正式加入的有72个国家:亚洲45个国家、中东欧16个国家、非洲6个国家、独联体4个国家,大洋洲和美洲各有1个国家,所以响应非常热烈。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一带一路”倡议会得到这么广泛而积极的响应呢?这两年我除了研究国内的资料以外,刚刚好美国两个智库:一个是美国国防大学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国军事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和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刚刚发布出来的,我研究了一下,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广泛而积极的响应?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一、历史因素。确实历史的记忆似曾相识,历史上有过“一带一路”;
二、全球化发展到现阶段,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浪潮,尤其是特朗普的冲击。但是全球化是要求继续的,它是一个趋势,有主客观的需求。所以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被认为是“新全球化运动”,这个说法,就是我刚才说的美国国防大学研究报告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之所以得到这么积极的响应,是因为它代表了新全球化运动的方向。我看美国国防大学报告中的一句话很认可的,他说“尽管中国的"一带一路"在开放性方面令人质疑,但是许多国家都表示要接受这个倡议,并且把自己国家的发展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我觉得“新全球化运动”这个界定不是我们说的,是美国国防大学报告提出的;
三、中国经济发展本身的体量可以说也到了这个程度上,这就是为什么“一带一路”倡议在不到5年的时间得到这么广泛而积极响应的三点原因。
在这方面,我们自己的企业怎么“走出去”?因为今天给我出的题目是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与风险。首先我们看看企业“走出去”的情况。中资企业“走出去”也就是本世纪初才开始,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是有跟踪研究的。本世纪初很少的企业“走出去”,到2016年是高峰,190多个国家3万多家中资企业,投资累计5万多亿美元,光2016年投资就是1200多亿美元。2017年有一点下降,就是因为前些年太快而且也存在盲目性,去年企业“走出去”和直接投资下降幅度比较大,百分之二十九点多,差不多30%。但是在全国“走出去”下降的情况下,“一带一路”是有上升的。我看“一带一路”的直接投资是在整体环境下降百分之二十九点多的情况下,增长了百分之三点多,这是一个亮点。我们44个国家建了99个商贸区,有4000多家企业落户商贸区,而且每年增长都很快。这是企业“走出去”的情况。
中资企业“走出去”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是制造业、建筑业、金融,另外就是IT互联网增长比较快。从金融方面来说,已经有10家银行在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多个一级分支机构,当然也有“一带一路”进来的,所以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可以这么说,全球“走出去”在过去增长很快、去年在收缩的情况下,“一带一路”的“走出去”还再继续发展、存在比较热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确实有必要对“一带一路”“走出去”一方面“机遇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必须要有足够的认知。我们确实要看到,“一带一路”是充满机遇之路。为什么充满机遇?去年提出“五个愿景”,每一个愿景内都包含大量的机遇。
比如说和平之路,通过“一带一路”经济贸易这些国家对和平,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如果发生战争什么也干不了,只有和平才能够发展、就有机会。所以和平是做加法的,这个不言而喻。繁荣之路有几个肯定是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机会:一个是从硬件上面的互联互通,就是海陆空加网络叫做“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还有一个互联互通,可以叫做软件的互联互通,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六大经济走廊”等等,繁荣之路可以说包含很多机会。开放之路:自由贸易化、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贸易的发展新的全球化,我们可以看到在贸易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一带一路”贸易继续增长而且占到我们对全球贸易中间差不多50%;还有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我就不一一展开了。这些都可以说包含了很多的机遇。
我讲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最近和中央电视台有一位做影视作品的成立了一家公司,他说“没有想到,我们的《西游记》居然在尼泊尔这么受欢迎。”所以你看文化的交流也有很多机会,关于这一点我们是从我们的视角来看充满机会,我们也看了一下美国智库的报告,一方面他觉得是中国的战略需求、能源安全需求等等,跟我们上面说的相同。这个报告中我注意到一点,他说“一带一路”对美国是不是机遇呢?有一个表述“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的投入对美国的服务商、投资商、贸易等等毫无疑问,美国的参与是重大的商机。”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从投资来说,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估计,“一带一路”从2016-2020年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10.6万亿美元,叫做意向需求的投资,这是我们自己的估计。我们再来看亚洲开发银行他把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每年需要7300亿美元。世界银行估计8000亿美元,但是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每年一共才能提供300亿美元。我们看这就是差距,这也就是为什么亚投行一出来就受到热捧的原因。
我们说“一带一路”是充满机会之路、是多方面的、是对各国来说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带一路”也是充满风险之路。这里讲风险首先企业“走出去”就会有风险,跨国、跨境就会有风险。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在家千般好 出门万般难”,走出去就会有很多的不可预测的风险。跨境本身就有风险,出去以后,面对那么多国家依然会和国别风险打交道,其他的风险都是连带的,基本上法律风险等等都是连带的。最主要的就是跨境和国别,我们看到中信保对“一带一路”有风险评级,它把风险分为九大,从无到九是比较高和最高。结果我看到“一带一路”国家的国别风险有84%是在5%-9%,那是风险比较高的,而且这个地区的3个突出问题:大国的焦虑、文明的冲突以及各自国内的矛盾等等这些地区的风险还是相当高的。
基于这样的分析,我对“走出去”的企业包括金融企业想提三点建议:第一、必须要谋定而后动。一定要对你想要去的地方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孙子兵法说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事情一定要有足够的谋划、足够的了解,不能够盲目行动。我们过去的企业“走出去”是有盲目行动的,为什么去年下降了这么多?要汲取教训的,一定谋定而后动。不仅要对目的地有足够的分析、足够的了解,而且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有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就是SWOT分析,你的强项是什么、你的弱项是什么、机遇是什么、挑战是什么,然后要有足够的认知或谋划,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们要“走出去”,需要谋划的是什么呢?收益和风险。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进行平衡,从金融的概念来讲我们要追求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最大化。一方面我们不能只看到收益看不到风险,但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还有一个概念,不能说有风险就不做了,恰恰相反,很多东西可能风险高、收益也高。另一方面要看到就风险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主观能动性对风险是有重大作用的。风险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因为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管控、得到化解、得到降低,收益也是这样。所以在这两者之间,如何通过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我们所期望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最大化,这个我觉得我们要充分考虑;
第三、“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一方面要各自为政,另一方面又要合作共赢,既要各自为政也要强调合作。合作是多维度的,包括中资企业之间、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之间,包括到那里去我们的企业和你的客户之间、你和地方本土的关系这种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你跟本土合作不好、没有融入本土,或者本土不接受你,你的生意没办法做。你的政府跟各方面的关系合作非常重要,还有中资企业之间既要有竞争、更要有合作,这一点我们过去的教训很多,我们有的时候到一个地方就几家相互之间拆台,这个做法我觉得很不好。
(一)金融企业之间尤其要合作,我们很多融资项目、很多跨境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就是活着的东西。比如像银行贷款不合作行吗?贸易金融有一家机构能做的了贸易金融吗?保理业务等等,就是有合作的,只有合作才能做得好,对不对?这是第一。
(二)我们的金融基础设施尤其需要合作。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有跟我们差距比较大的这也是我们的机会,但是金融基础设施要做好是有很多机构要相互合作的;
(三)反金融诈骗、反金融犯罪尤其需要合作,对不对?因为金融诈骗、金融犯罪很多都是跨国的,没有跨国之间的合作那也很难。当然金融风险的管控、信息沟通、金融稳定维护等等,更需要合作。金融企业如何与本地本地合作、如何与自己的客户合作都是很关键的。
“一带一路”对于“走出去”的企业来说,包括中资金融机构充满机会,同时也充满风险。如何利用好机会又能够管控好风险,能够达到理想的收益或者说风险调整以后的合理的收益,需要我们谋定而后动、需要我们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谋划、需要我们各自为政同时又要合作共赢。所以我也衷心祝愿咱们中心能够在“一带一路”有非常好的发展、实现你们非常大的雄心壮志,谢谢。
编辑 韦祎 马颢纯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来源 澎湃新闻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